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近年来武术国际传播的研究进展热点与前沿基于(8)

来源:国际观察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2.3 武术国际传播与国家战略 我们知道,国家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实现某种发展目的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它整合了国家的优势力量

2.2.3 武术国际传播与国家战略 我们知道,国家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实现某种发展目的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它整合了国家的优势力量,对推动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强国”和“一带一路”目前是我国国家战略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如何利用这两个战略为武术国际传播发展提供的机遇及武术如何积极的应对这两个战略带来的挑战,推动武术“走出去”,实现更为高效、良好的国际传播及对外展示民族文化、国家形象的战略意义是相关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对于“文化强国”战略郭玉成等研究就认为:文化强国的建设是我国应对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应当的应在建设文化强国和塑造国家形象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对外传播中担负起展现中国国民的良好形象及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精神的责任[26]。然而用什么样的方式推动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实现国家形象的塑造是需要明白的另外一点。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②为文化的对外传播搭建了绝佳的“平台”[27],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便利条件积极的向沿线国家推广我国传统文化包括武术文化并使“他们”所接受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兴趣。如解乒乒等[28]和卢安等[10]分别从“一带一路”战略为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动力、武术文化吸收借鉴它国优秀文化和健康发展开辟了新渠道及武术在“一带一路”中有着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作用,承担着沟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的使命两个方面论述了武术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之间的重要关系,提出了应把握住“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契机,加快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步伐。王国志等则从武术如何应对战略带来的挑战方面研究提出:我国武术应搭乘“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发展战略便车,主动的扭转传播偏向,努力的推动我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大力弘扬中国文化,着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29]。在图4中较为凸显的“国家形象”“中国武术”“武术国际传播”“一带一路”战略、“文化走出去”等词就充分说明了国家文化形象、文化传播、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同武术国际传播之间的紧密关系。

2.2.4 语言及其翻译和武术国际传播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文化得以传承交流的基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没有语言人类文化将不复存在。著名语言学家罗朗·布洛东就提出“语言是每个种族的人的基本特征和连接各个群体的纽带”。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区域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要让不同民族之间能够有效的沟通交流,要首先解决“语言”问题即要让“本语”和“目标语”之间能够产生“融合”。我国武术在对外推广传播中同样面临语言障碍,尤其是源于中国形象思维中产生的众多武术专业术语更是让擅长逻辑思维的西方“受众”难以理解。所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了当下业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同的研究者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以破解武术国际传播中的语言障碍问题。主要有:只有积极主动的进行武术语言翻译,消除武术国际传播中的语言沟通和信息传递的障碍才能真实的推动武术国际化传播[30]。归根结底的来讲,武术国际传播中的语言隔阂是中外文化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传播者要着重从中外文化的交流学习、加强武术翻译工作及武术语言自身的改革等几方面入手,为武术能够快速的国际传播扫除语言障碍[31]。武术的跨文化国际传播实际上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进行的武术文化传播和交流,但由于存在着中外社会文化及思维上的差异,话语信息不同,所以交流的双方很可能会按照本人的文化语境做出不同理解,这就要求传播者在传播时,既要考虑到双方所处的共同语境,又要从受众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背景动态地理解所要交流的内容是否恰当、准确[32]。刘毅等更是从武术在网络文学中的译介与传播出发,提出对武术传播的翻译应借鉴“武侠世界”的译者们对武术的传播策略、跨文化认知及对武术专业术语(名称、武术器械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全面发挥文化符号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武术的国际传播[33]。

3 武术国际传播研究主题的演进及趋势

3.1 研究主题的变动及分布

根据前期文献检索显示有关武术国际传播的研究文献最早出现在1998年,但在运用对研究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关键词研究热点时区共现分布示意图中却发现实际上真正对该内容进行研究是开始于2002至2003年之际。从图5中也可以清晰直观的得到研究主题的分布及演变,当然,根据不同时段研究主题关键词的凸显变化情况也直接的观察出不同时段研究热点领域及相关研究视角的变化。这期间出现了“武术”、“国际化”两个标识较大的图标,且它们与后续出现的研究词汇连线非常紧密,这就表明武术国际化、武术国际推广等一直是武术国际传播研究关注的重点对象。在随后出现的“文化”、“传播”、“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文化走出去”、“身份认同”、“归化”等高频主题词则表明武术国际传播的研究前沿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文章来源:《国际观察》 网址: http://www.gjgczzs.cn/qikandaodu/2021/0325/884.html



上一篇:美国遗产保护教育刍议
下一篇:年国际现代学徒制研究状况分析

国际观察投稿 | 国际观察编辑部| 国际观察版面费 | 国际观察论文发表 | 国际观察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国际观察》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